胡藹若  教授


開授課程 Current Teaching

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(一年級上學期、必修)、哲學概論(一年級下學期、必修)、美學與人生(三年級上學期、選修)、人文精神中的性別議題(三年級下學期、選修) 


專著 Book Edited/Book Chapters

  1. (2004)台灣婦女人權運動之研究—以參政權為例(1949~2000),台北: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,博士論文。

  2. (2005)台灣婦女人權運動與政治參與,台北:大航家企業。

  3. (2000、10),《當代軍事倫理理念與建構》。台北:政治作戰學校教學部革命理論系﹑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。(參與著作;主持人:林武彥,撰稿人:詹哲裕,研究員:胡藹若)

  4. (1995、05),《民生主義老人福利思想之研究》。台北:文史哲出版社。

  5. (1993、11),《民生主義老人福利的理論與實踐》。台北:文史哲出版社。

  6. (1992、07),《台灣地區老人康樂問題析論—從民生主義出發》。台北:錦冠出版社。

  7. (1986、06),《從民生主義論都市青少年的康樂問題及其改進途徑》。台北: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,碩士論文。


期刊 Journal Papers

  1. 胡藹若,2015,國防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,通識在線,第60期,頁20-22。

  2. 胡藹若,2010,我國固有的敬老養老思想,實踐博雅學報,第13期,頁119-146。

  3. 胡藹若,2007,人權理念之研究,復興崗學報,第90期,頁297-322。

  4. 胡藹若,2007,性別平權的理念分析,復興崗學報,第89期,頁365-388。

  5. 胡藹若,2006,台灣婦女教育之探討—就兩性平權的觀點而言(1949~2005),復興崗學報,第87期,頁307-330。

  6. 胡藹若,2006,臺灣婦女人權運動的遞嬗,復興崗學報,第86期,頁271-304。

  7. 胡藹若,2005,我國婦女人權運動的脈絡(1894~1949),復興崗學報,第85期,頁211-230。

  8. 胡藹若,2005,從參與理論的觀點論台灣婦女的政治參與—就擔任公職而言,復興崗學報,第84期,頁369-394。

  9. 胡藹若,2005,從資源動員理論的觀點論臺灣婦女體制外的政治參與,復興崗學報,第83期,頁281-306。

  10. 胡藹若,2004,論我國婦女保障名額制度—1949年以來的變遷,復興崗學報,第82期,頁363-384。

  11. 胡藹若,2004,就目的論台灣婦女人權運動特質的蛻變(1949~2000),復興崗學報,第81期,頁207-234。

  12. 胡藹若,2004,就驅力論台灣婦女人權運動特質的蛻變(1949~2000)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學報,第3期,頁1-56。

  13. 胡藹若,2004,論中國大陸非法移民問題—從多佛港慘案談起,復興崗學報,第80期,頁75-92。。

  14. 胡藹若,2004,論我國國民大會虛級化後之定位問題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學報,第2期,頁23-38。

  15. 胡藹若,2003,我國中央政權機關行使創制、複決兩權之演變—以孫中山先生思想為基礎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學報,創刊號,頁39-56。

  16. 胡藹若,2002,台灣原住民母語教育政策之研究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學報,第24期,頁153-173。

  17. 胡藹若,2001,論臺灣原住民婦女人權保障—從婦女福利服務出發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學報,第22期,頁215-232。

  18. 胡藹若,2000,老人年金不等於老人福利,政策月刊,第62期,頁40-44。

  19. 胡藹若,1999,民生主義老人福利思想之內涵,復興崗學報,第67期。,頁75-94。


會議論文 Conference Papers

  1. (2002、02),〈論台灣原住民老人人權保障—從老人福利需求出發〉,《「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經濟發展與教育文化政策」學術研討會》。台北:東吳大學,頁1-10。

  2. (1999、08),〈臺灣原住民族婦女福利服務初探〉,《「海峽兩岸少數民族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」學術研討會》。雲南:雲南大學,頁1-8。

更新時間:2025/10/23 下午 14:46:00